必和必拓联手中国宝武,区块链如何重塑铁矿石贸易
说真的,传统大宗商品贸易那套流程,有时候真让人觉得像穿越回了上世纪——纸质单据满天飞、结算慢得要命、跨机构核对数据还得靠人工来回传邮件。但你知道吗?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和中国钢铁龙头宝武集团,居然悄悄用区块链技术把这套“老古董”系统给升级了,而且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我个人感觉,这种跨界合作特别能体现区块链的实用价值——它不是空中楼阁的概念,而是真的能解决行业痛点的工具。比如他们2025年通过EFFITRADE平台完成的那笔1100万美元铁矿石交易,从合同执行到付款通知、数字文件交换,甚至货物实时追踪(数量、质量、位置),全在链上搞定。这效率,比传统方式快了不止一星半点。
传统贸易里,一单铁矿石交易可能涉及几十份纸质单据:提单、验货报告、信用证、保险单……光在银行、海关、物流公司之间传递就得耗上几周。万一遇上疫情(比如港口关闭或远程办公),文件卡在半路,整批货可能就滞留在码头了——既耽误时间,又增加成本。但区块链平台呢?所有参与方(卖方、买方、银行、物流)共用同一个分布式账本,数据实时同步,不可篡改,还自带可追溯性。
必和必拓的全球销售总裁Michiel Hovers说过一句挺实在的话:“大宗商品行业需要一场数字化变革来降低对实体文档的依赖”。而宝武作为“创新远见者”(必和必拓原话),和必和必拓一拍即合。他们用的EFFITRADE平台,其实是宝武自家开发的区块链跨境贸易系统,专门针对大宗商品场景设计。
除了铁矿石,必和必拓早些年还试过用区块链管理井筒岩石和流体样本的合同——用分布式账本记录样品移动轨迹,确保数据实时且防篡改。这说明矿业巨头对区块链的应用早已超出单纯支付,延伸到了供应链管理和数据可信度保障。
不过区块链落地也没那么轻松。根据我的观察,企业想搞类似项目至少得跨过三道坎:
- •
技术整合:得把现有ERP、物流系统和区块链平台对接,中间涉及一堆API开发和数据标准化问题;
- •
合规风险:跨境交易涉及多国法规,比如数据隐私(像欧盟GDPR)和电子单据法律效力(部分国家仍要求纸质原件);
- •
生态协作:必须拉齐所有参与方——矿企、钢厂、银行、船公司、保险公司,只要有一家不掉线,流程就可能断掉。
但一旦跑通,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除了提效降本,区块链还能为碳足迹追踪打基础——比如必和必拓和宝武的第二笔交易就尝试了铁矿石价值链的碳排放报告。这对未来应对ESG(环境、社会、治理)监管简直太友好了。
国内不止宝武在折腾区块链。五矿集团和必和必拓2021年就做过铜精矿区块链交单,单笔金额3000万美元,用MINEHUB平台实现了无纸化操作,光纸张节省就能少砍100多棵树。看来矿业和金属贸易的数字化,真是大势所趋了。
如果你所在的企业也想探索区块链应用,我个人建议别一上来就追求“全链打通”,可以先从某个痛点环节试点——比如供应链上的关键单据电子化,或者多机构数据共享协议。毕竟,技术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炫技嘛。
希望这篇梳理让你对必和必拓和宝武的区块链合作有更深的了解。如果你有更多案例或疑问,欢迎聊聊~
本文链接:https://www.vsccd.cn/zixun/2904.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