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诺李竹投资界的陆小凤,清华状元如何投出多家独角兽

频道:NFT 日期: 浏览:5

“投资界的陆小凤?这称号也太武侠了吧!”——第一次听到朋友这么形容英诺天使基金创始人李竹时,我差点笑出声。可当我翻完他的履历,瞬间懂了:高考状元、创业先锋、美团天使投资人...这位清华大佬的江湖传说,简直比古龙小说还带劲!

就拿他投“未来黑科技”的案例来说吧:2015年某个展会,李竹偶然看到一条智能投影项链,当场揪住发明人徐俊峰深聊1小时。​​当时徐俊峰连团队都没组建​​,但李竹硬是凭对方对AR技术的深刻理解,当场拍板500万投资。如今这家公司已成智能汽车HUD技术龙头,去年还拿了上亿融资。这种“一眼定生死”的魄力,确实配得上“陆小凤”的侠名。


一、状元转型:从考场赢家到投资鬼才

你可能想不到,这位投出美团、游族网络的大佬,人生第一桶金竟来自​​清华同方职工股​​。1989年计算机系毕业的李竹,早年创业做多媒体数据库,公司被清华同方收购时没赚多少,反倒是上市前自掏腰包买的职工股让他翻了身。这段经历成了他投资哲学的底色:​​“机会总藏在别人忽略的角落”​​。

英诺李竹投资界的陆小凤,清华状元如何投出多家独角兽我特别欣赏他2000年左右的转型策略。当互联网泡沫破灭,多数人逃离VC圈,李竹却拉着朋友筹了几千万,专投IT初创公司。德生科技、握奇数据这些冷门项目,后来全成了细分领域黑马。这招“逆势布局”,现在看简直神预判!


二、“陆小凤式”投资心法:快、准、狠

​1. 快在决策速度​
英诺内部有个“一小时定律”:如果聊完一小时还看不清项目价值,直接pass。李竹认为​​早期投资拼的是认知差​​,犹豫就会败北。

​2. 准在识人眼光​
他总结过三条铁律:

  • ​格局比能力重要​​:创始人要能吸引比自己更强的人;
  • ​学习力决定天花板​​:技术迭代快的领域尤其关键;
  • ​契约精神是底线​​:见过太多因股权纠纷崩盘的项目。

去年投的AI医疗项目“推想医疗”,创始人靠一份临床痛点分析PPT就打动了李竹。如今该项目已完成14亿融资,正在冲刺IPO。

​3. 狠在排雷意识​
英诺有套著名的“​​不投军规​​”:痴迷德州扑克或高尔夫分散精力的不投;家庭关系混乱的不投;爱钻法律空子的更不投。毕竟天使投资玩的是概率——避开大坑,胜率自然上去。


三、给创业者的通关秘籍(来自李竹原话)

上周和FA朋友聊到英诺的BP筛选标准,挖到些干货:

  • ​别堆砌技术参数​​:“用小学老师能听懂的话,说清你解决了什么痛”
  • ​慎碰“伪需求”​​:某智能水杯项目号称提醒喝水,结果用户说“我渴了不会自己喝吗?”
  • ​早期团队>商业计划书​​:“计划书改100版很正常,但靠谱搭档可遇不可求”

更绝的是英诺的​​“三个圈子”生态​​:

  1. ​清华系项目库​​:依托校友网抓取大院大所科技成果;
  2. ​产业资源池​​:链接迈为股份、正泰电器等上市公司找订单;
  3. ​百家VC联盟​​:项目过A轮直接对接红杉、启明。
    ​很多项目进英诺第一天,其实半只脚已踏进下一轮融资​​。

最后说点大实话

关注李竹十年,我发现他有个“矛盾特质”:​​既敢赌前沿科技(如脑机接口千诀科技),又死磕基本功​​。2024年英诺上线数字化管理系统,连投后报表都自动生成——天使机构搞这套?说实话有点意外。但细想就懂:当多数VC还在用Excel管项目,数字化能早半年发现潜在爆雷。

如果你正找天使投资,不妨去英诺官网看看他们最新布局。新能源、AI、半导体仍是重头戏,但李竹最近提到:“​​2025年会更关注技术落地的毛细血管​​”——比如工业传感器国产化、生物试剂耗材等细分领域。

对了,他给创业者新春信里那句“​​成人达己​​”,真不是场面话。当年美团王兴融资碰壁时,李竹深夜陪他改BP到三点;游族林奇资金链快断那会儿,英诺协调过桥贷款救急。这种“带钱入伙的co-founder”姿态,或许才是清华系天使的独门绝技。

江湖永远需要陆小凤,创新路上也永远需要李竹这样的“点火人”。你接触过哪些神仙投资人?评论区等你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vsccd.cn/nft/2416.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