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乐互联网创业故事,一个28岁“老兵”的十年坎坷路

频道:比特币 日期: 浏览:4

“28岁互联网老兵”这个标签,乍听有点矛盾对吧?但徐乐的经历,硬是把这词变成了现实——16岁进清华,18岁休学创业,28岁时已历经​​三次失败、两次手术、一次公司濒死​​,最后靠一款“僵尸农场”游戏绝地翻盘。今天咱们聊聊,这个总踩中风口却总摔跟头的创业者,怎么把教训熬成了铠甲。

​创业圈的“反面教材”?​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徐乐的经历,我差点以为是个创业圈“反面教材”:2005年做支付网站拒了阿里邀约,结果资金链断裂;2007年搞试用网拿了IDG投资,却因合并决策痛失股权;后来转型社交游戏,又因合作方失信裁到只剩18人...你看,从支付、社交、到明星微博,每个风口他都精准踩中,但每次都摔得鼻青脸肿。

徐乐互联网创业故事,一个28岁“老兵”的十年坎坷路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多数创业者的真实写照吗?哪有那么多一飞冲天,多的是反复试错。徐乐自己总结得特实在:“​​互联网每个热点我都赶上了,但都没抓住,因为不坚持、不专注​​。”这话现在听来,简直像给浮躁创投圈的一记耳光。

​“僵尸农场”的转折点​
最让我佩服的是2025年那次破釜沉舟。当时公司账上几乎清零,连工资都发不出,他却咬牙拒了收购要约。有投资人劝他:“卖了至少能回血”,他直接怼回去:“要么死透,要么自己挺过来,不搞苟且偷生!”——这种狠劲,后来全押在代理游戏《僵尸农场》上。为了吃透手游逻辑,他天天泡在测试机前,​​拇指磨出茧子​​,硬把日流水从零拉到百万级。

​创业者的“顿悟时刻”​
回头看,徐乐真正逆袭的关键,恰恰是​​放下“追风口”的执念​​。最困难时,他观察到58同城姚劲波的坚持:“人家苦熬七年才成,我凭什么想速成?”于是2025年彻底转型手游后,他直接“闭关”:不再奔波拉关系,转而死磕产品。结果呢?公司利润破千万,VC主动上门却被他婉拒:“钱解决不了问题,我缺的是时间打磨团队。”

​给新手的血泪建议​
如果你也在创业泥潭里打滚,不妨听听徐乐这两条心得:

  1. ​专注到偏执​​:曾同时折腾五六个项目的他,后来规定团队“​​每周只打磨一款游戏​​”,砍掉所有支线任务;
  2. ​用时间换壁垒​​:巨头看不上手游小市场?正好!他带着团队深耕“​​移动端特有交互​​”,比如触屏连击反馈、碎片化关卡设计,硬是在夹缝中啃出差异化。

创业不是百米冲刺,而是荒野求生。徐乐的故事最打动我的,不是“逆袭”的爽感,而是他摔得满身是泥后,还能对室友笑着说:“​​这次,我打算和手机死磕到退休​​。”你看,所谓成功,有时候就是认准一条路,走到别人放弃为止。

希望这位“老新人”的十年弯路,能帮你少踩几个坑。

本文链接:https://www.vsccd.cn/btc/2398.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