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推荐系统设计指南,让用户从 随便看看 变成 就想买
最近不少设计师朋友问我:“小团队怎么做推荐系统?难道非得像京东那样砸钱搞算法吗?”说实话,作为混了8年电商设计的老兵,我完全懂这种焦虑——大厂动不动晒智能推荐黑科技,可咱们手里就三五个程序员,咋弄?别急,今天就用一个真实案例告诉你:用好基础数据+场景化设计,普通团队也能让推荐效率翻倍。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去年帮一个童装店做改版,他们的购物车页原本光秃秃的,用户加购完直接跳走。后来我们模仿了JDC的思路(但没照搬),在购物车底部加了两行推荐位,标题就叫“买了这件的妈妈还看了”。你猜怎么着?光是把推荐逻辑从“猜你喜欢”改成场景化描述,点击率就涨了40%!这里头有个小心机:当用户已经加购了“儿童冲锋衣”,推荐位优先展示“防水童鞋”或“户外水杯”,比硬推“同款不同色”有效得多——毕竟妈妈们带孩子郊游,要的是解决方案,不是同质化商品。
再说个容易踩的坑。好多新手爱在商品详情页塞满推荐位,感觉越多越赚?其实JDC早试过了:用户浏览商详页时注意力高度聚焦,硬插推荐模块反而干扰决策。后来他们改成“滑动式穿插”——比如在商品参数和评价之间插一条“对比款”,再用灰底区分视觉层级,既不影响主线浏览,又悄悄埋了种草点。这个小改动,让某护肤品详情页的跳失率直接降了15%。
- 给推荐位加“人话文案”
别用冷冰冰的“为您推荐”,试试“同事小张刚买过”或“上海宝妈回购3次”,信任感拉满; - 锁定三个黄金位置
购物车页底部、支付成功页、搜索无结果页(参考京东缺省页的“发现好物”模块); - 手动种几颗“种子商品”
比如把店铺爆款和滞销款绑定推荐,用户点爆款时自动带出滞销款,清库存神器!
当然啦,推荐系统不是万能药。上次看到有个卖家具的照搬JDC方案,在沙发详情页猛推“同材质抱枕”,结果转化惨淡。后来发现问题出在消费场景错位——买沙发的人正纠结尺寸颜色呢,哪有心思配软装?所以说,先吃透用户当下最焦慮什么,比算法本身更重要。
搞推荐系统就像煮广东老火汤,慢工出细活。可能一开始数据波动小到想放弃,但只要抓住“场景关联性”这个魂,小步迭代下去,你会突然某天发现:“哎?用户居然开始把推荐商品加购了!” 这种惊喜,比硬抄大厂方案爽多了。需要具体案例参考的话,评论区甩你一份《中小电商推荐位设计手册》~
本文链接:https://www.vsccd.cn/btc/2135.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