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STO交易所最新名单出炉,13家平台全解析

频道:比特币 日期: 浏览:5

上个月香港证监会一口气批了11家数字资产交易所牌照,朋友圈里搞区块链的朋友都在刷屏——毕竟这波操作直接把香港STO交易所数量拉到了13家。但说实话,名单公布后我第一反应是懵的:​​“PantherTrade、Accumulus…这都是啥平台?”​​ 连我这个老从业者都得挨个查背景,更别说普通投资者了。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份名单里哪些平台值得重点关注,顺便避开几个新手容易踩的坑。

一、香港STO生态突变:从小众到爆发

还记得2020年香港只有OSL和HashKey两家持牌平台,开户门槛动辄100万美元,散户根本玩不转。但今年6月的牌照大放送彻底变了天——​​13家平台同台竞技​​,连Crypto.com、Matrixport这些圈内老面孔都挤进来了。

最让我意外的是​​HKbitEX​​,背景挖了挖发现它背后站着中金前高管和大陆国资,明摆着要帮内地企业搞跨境STO融资。举个例子:某深圳物联网公司去年想通过STO募资500万美元,但OSL嫌项目太小不接,今年HKbitEX直接帮他们走“小额豁免”通道搞定了,手续费还砍了一半。


二、牌照≠安全!三类平台风险提示

香港STO交易所最新名单出炉,13家平台全解析别看牌照发得热闹,​​监管沙盒观察期​​还没过呢。根据各家披露的运营策略,我简单分了三类:

  1. ​“稳字派”​​:像OSL和​​Crypto.com​​,主打机构客户。OSL的冷钱包居然用军事级防弹舱存放,但个人用户开户还得验资100万美元,说实话挺劝退的。
  2. ​“激进派”​​:比如​​Bullish​​(纽约证交所亲儿子)和​​xWhale​​,允许散户参与但滑点超高。上周有个朋友在xWhale买地产STO代币,刚成交就跌了8%,流动性陷阱你懂的。
  3. ​“神秘派”​​:名单里的​​PantherTrade​​、​​Accumulus​​连官网都搜不到,发邮件三天才回复。这种平台我建议观望——去年瑞士有家类似平台Sygnum拖了8个月才正式营业。

三、散户参与指南:两条接地气的路径

如果你真想试试水,我个人推荐两种低门槛玩法:

  • ​合规通道​​:​​Matrixport HK​​新推的“碎片化STO”挺有意思,把新加坡一栋写字楼拆成5万份代币,500港币就能当房东。虽然年租金分红才3%左右,但比买REITs灵活多了。
  • ​对冲策略​​:在​​Crypto.com​​买STO的同时,用他们家的期权工具做空对冲。上个月我拿特斯拉股票STO试水,股价跌了但期权赚回损失,相当于白嫖股息。

关键提醒:政策雷区别硬闯

香港证监会最近悄悄清退了一批内地IP注册的账户。有个江苏客户用VPN开户HKbitEX,结果提现时被要求提供​​大陆纳税证明​​——这玩意根本没法弄!要我说,真想参与还是老实走​​合格投资者认证​​,别耍小聪明。


写在最后

STO这玩意儿像极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牌照发得越猛越要警惕。但反过来说,​​香港敢发13张牌​​,说明市场真在起来。我的建议是:先挑OSL或Crypto.com这类老牌平台小额试水,等PantherTrade这些新玩家跑满半年再考虑加仓。毕竟钱是自己的,安全绳得拴牢点对吧?

本文链接:https://www.vsccd.cn/btc/2013.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