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均域名投资揭秘,草根如何用600个域名换亿万身家
你可能听过火币网杜均的币圈传奇,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位大佬的第一桶金压根和比特币无关——而是靠一堆“不起眼”的域名。2003年,还在重庆网吧当网管的他,看到有人把“xihoo.com”(仿雅虎)标价1万元出售,瞬间醍醐灌顶:原来网址也能像土地一样囤积升值!今天我就来扒一扒,这个农村娃如何用1000元启动资金,滚出8000万域名资产的“野路子”逻辑。
▍眼光毒在哪?只挑“刚需词”
杜均的域名仓库里没有花哨创意词,全是“故宫(gugong.com)”、“发现(faxian.com)”这类通用词。他自己总结过:“刚需词就像十字路口的黄金地段——企业品牌升级时绕不开。”最经典的案例是2007年.cn域名1元促销,他狂扫200多个带“团”字的域名(tuan.com、lian.com等)。4年后“千团大战”爆发,美团、拉手网争相收购,单笔卖出价最高300万,这批域名让他净赚3000万。
说实话,这种策略听起来简单,实操却需要反人性的耐心。他曾为“USDT.com”苦等6年,直到稳定币赛道爆发才高价出手。用他的话说:“域名投资是最诚实的生意——没终端买家接盘,故事吹再响也白搭。”
▍普通人的机会在哪?三个实操技巧
如果你也想试水域名投资,别学大佬砸钱囤货!根据杜均的底层逻辑,我提炼出小白可复用的方法:
- 锁定“行业+动词”组合:比如2023年他收购“codebank.com”,精准匹配云开发平台Codebank的品牌名。现在AI创业潮下,“AI+动作”类域名(如AIdetect.com)潜力巨大。
- 用工具筛搜索量:借助百度关键词规划师,找日均搜索>1000的词汇。比如“健康监测”相关词搜索量涨了3倍,那“HealthTrack.com”就值得持有。
- 控制成本底线:杜均早期坚持“注册价≤1%预期售价”。现在注册一个.com域名约60元/年,若5年内无人问津,及时放弃更明智。
避坑提醒:千万别碰商标词!有朋友模仿杜均注册“微信周边词”,结果被腾讯法务部追责,域名没收还赔了律师费。
▍从域名到比特币:同一套生存哲学
为什么杜均总能踩中风口?我发现他始终在用域名思维做决策:
- 2012年低价囤比特币:当时比特币仅5美元,他看中其“数字黄金”的通用属性,类比域名中的硬通货;
- 2024年力推比特币ETF:认为ETF是“机构入场的高速公路”,如同当年企业争购品牌域名。
就连2018年深陷“庄家”争议时,他回应也带着域名玩家的耿直:“媒体说我操纵市场?域名交易记录全公开,哪笔不是终端自愿买单?”
▍给普通人的启发:稀缺性比热度更重要
杜均最让我佩服的不是赚钱能力,而是对抗风口焦虑的定力。2021年NFT爆火,无数人跟风炒头像,他却悄悄收购“MetaLand.com”“AIGC.com”等基础架构词。结果两年后NFT泡沫破裂,这些词反因AI爆发升值200%。
所以说,别被“一夜暴富”的故事忽悠。真正的投资,是找到那些十年后还有人需要的东西——无论它是三字母域名,还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最后说两句
杜均的书架上放着2003年的域名交易笔记,发黄纸页上写着:“信息差+时间=复利”。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从重庆网吧到新加坡基金,他始终是赢家。
如果你对域名投资心动,不妨今天就去查查心仪词汇的搜索量——毕竟下一个“tuan.com”,可能正躺在未注册列表里等你发现。
(P.S. 警惕高价炒作的“元宇宙地产”,那玩意儿可比域名虚多了……)
本文链接:https://www.vsccd.cn/baike/2797.html 转载需授权!